首页 > 健康 >

“开学后儿童精神科爆满”?“一诊难求”

发表时间:2023-10-30 10:19 阅读量:7355   会员投稿
导读:“开学两周后,我们的门诊变得非常忙碌;开学一个月,儿童病房进入住院高峰期,很难住进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医生、家庭治疗师林红,近期在《三联生活周刊》上发表的一篇口述文章中如是说。113岁抑郁症女孩治疗一年后仍未痊愈国庆节后不久,1...

“开学两周后,我们的门诊变得非常忙碌;开学一个月,儿童病房进入住院高峰期,很难住进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医生、家庭治疗师林红,近期在《三联生活周刊》上发表的一篇口述文章中如是说。

1

13岁抑郁症女孩治疗一年后仍未痊愈

国庆节后不久,14岁的小芳就在妈妈黄女士的陪同下,走进了湖北一家心理诊疗中心。早在2022年,小芳就被确诊为中度抑郁伴重度焦虑。

今年3月,黄女士曾向记 者讲述了女儿罹患抑郁症前后的情况。此前成绩优异、懂事可爱的小芳在去年升入初一开启住校生活后,生活和学习习惯出现了较大转变。

黄女士告诉记 者,从初一上半期开始,她便频繁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小芳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不合群,后来出现无故翘课、成绩下滑等情况。这让黄女士束手无策。黄女士回忆,女儿升入初一后,就萌发了退学的想法,甚至一说到上学就恶心呕吐,并经常就退学的事情和父母发生争执。去年5月,小芳再次提出退学遭到父母拒绝后,小芳走到小区垃圾桶旁,点燃了自己的校服。

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小芳恢复情况如何?10月25日,记 者再度与黄女士取得联系。她告诉记 者,自去年8月小芳正式接受抑郁症治疗后,在药物和心理师的帮助下,小芳恢复得不错,“至少能走进教室听课了,虽然还是有些不合群,也没有对学习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据黄女士介绍,在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中,小芳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参加了考试,虽然成绩并不理想,但对黄女士而言,“这说明女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女儿的抑郁症却在今年暑假有所反复。据黄女士回忆,刚放假时女儿情绪很好,但越临近开学,以及堆起来的作业,女儿再次出现厌学情绪,“一段时间又像过去那样,夜里悄悄哭,一整天都不说话”。

开学后,眼见女儿的情绪又开始沮丧,黄女士就带着女儿来到上述心理诊疗中心复诊,希望女儿能尽快从这场持续的“情绪感冒”中剥离出来……

2

儿童心理门诊日均接诊量300左右

全年处于人满为患的状态

那么,开学后的青少年心理门诊科,是否真的人满为患?

“开学后的确会有一个小高峰,门诊接诊数量会有小幅度提升,但并不是人们想的有巨大增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周玉明告诉记 者,之所以称之为就诊小高峰,是因为儿童心理门诊从全年来看都处于人满为患的状态。

周玉明解释称,以安定医院为例,儿童心理门诊的日均接诊量在300左右,无论是开学前还是寒暑假,每天的门诊基本都会被挂出去,“一般要来看门诊,患者都得等一星期左右才能拿到号”。

此外,周玉明还说,儿童精神科住院病房的100多张床位也同样已经饱和。他向记 者解释,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自残、自杀等行为,或居家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不断加重、有严重躯体化病症,医院就会建议患者住院治疗。

“住院患者基本住满一个月后,我们就会重新考量是否需要出院,而就算这样的频率也无法满足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住院需求。”周玉明还提到,即便是医院精神科的特需住院部,也长年是满床状态,且大部分都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

因此,周玉明表示,在医疗接诊量几近饱和的状态下,开学后虽然就诊人数有波动,但就安定医院而言,并没有出现激增的情况。

“从全年来看,一般开学后不久以及快到期末考试时,就诊量会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周玉明解释,之所以出现这两个小高峰,一是开学后,学生要从假期中走出来重新适应学校生活,或者因为新学期升入其他学校,或是要转校、开始住校等原因,对于存在情绪障碍的孩子而言,都会是一大挑战,所以这个阶段会成为孩子情绪波动较大的时期。

而快到期末时,因需要备战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孩子们也会备受压力,导致情绪处理过载。“当然,这些情况并不绝对,在寒暑假也会有大量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周玉明解释,因为孩子放假了,这也给了他们更为充裕的时间到医院就诊。

3

青少年抑郁风险高于成年人

儿童精神科就诊患者以14-16岁为主

抑郁症低龄化正成为一项社会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抑郁症研究所等共同发布的《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等调查数据统计,青少年群体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已占总人数的30%,5成抑郁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

而根据周玉明的从业观察,儿童精神科门诊就诊患者以14-16岁为主,且在近些年里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意味着更多低龄段的孩子正面临一场情绪疾病。

豆蔻年华的孩子,何以会罹患抑郁症?周玉明解释称,从学术上讲,抑郁症的诱因是遗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环境来看,不良的教育方式也是一大诱因。“当然,抑郁症的科普、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也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孩子到院确诊,所以青少年的患病率也就提升了。”

此外,周玉明还补充道:“与没有家族遗传史的孩子相比,有家族遗传史的孩子在某些条件的诱发下,患抑郁症的概率更大。”但他同时也提出,临床上更多的是一些孩子没有特定的明显压力,也没有家族遗传史,但也产生抑郁的情况。换言之,就是虽然没有特定原因激发,也有可能会产生抑郁。”

而《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调查结果也同样证实,学生抑郁症的诱因包括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生活习惯、睡眠不足、学习压力等。其中,77.39%的学生患者表示引发原因为人际关系,69.57%的学生患者认为在家庭关系中易出现抑郁。

“虽然抑郁不会直接就导致自杀,但如果孩子长期不被理解,觉得很痛苦,得不到相应帮助,在家人和周围人那里得不到理解和及时的救助,就有可能发生悲剧事件。”周玉明说,抑郁从发现到治疗阶段,都需要进行及时合理的干预,才能防止最后悲剧的上演。他同时呼吁,在发现阶段,家长能够正确认识孩子的问题,不受偏见影响,也不要有抑郁症病耻感。在识别阶段能接受和直面孩子罹患抑郁症这一事实,已经能起到积极作用。

“其实很多抑郁到了休学地步的孩子,他们非常希望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恢复阶段或特定时期,孩子往往会生活得很辛苦,所以我们也呼吁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给孩子们多一些支持、包容,共同营造一个更为轻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周玉明说。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 者 杨雨奇

提醒

一线精神科医生:

如果孩子突然“不爱学习”了

请给他一个倾诉内心的机会

儿童青少年是人生的重要时期,面临着成长、学业、社交、情感发展等多方面压力。在这个关键的人生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青少年可能出现情绪管理失调和危害自身健康的行为。

据央广网报道,《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调查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021年5月,我国发布第一个有关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调研结果显示:6~16岁在校学生中,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精神科医生,在接诊儿童青少年抑郁患者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点值得家长重视的情况。

与成年抑郁症患者相比,儿童青少年更容易表现烦躁、激惹,即说话做事没有耐心,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而且变得特别敏感,会特别在意身边人的言语或态度,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一旦感到被同龄人排斥或欺负就变得心情很差,往往采取回避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不肯上学的方式去回应。而且儿童青少年抑郁患者容易反映出各种躯体症状,年龄越小,身体不适越多,比如头痛、腹痛、心慌、胸闷、失眠等。很多学生因为失眠而出现作息紊乱,夜里睡不着,白天起不来,直接导致反复请假、落下课业、上不了学。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却并没有发现任何器质性疾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起家长的不理解,误以为孩子的上述表现是为了逃避学习压力,也导致了一部分未成年人患者没能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在这些条件下,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表达直接简单、不够深刻,且情绪管理能力欠佳,容易冲动,行动欠缺考虑。一旦负性情绪难以舒解,日积月累,最终可能在某个事件或场景的压力下出现情绪爆发,容易出现捶墙、抠掐、划伤皮肤、饮酒或过量服药等自伤行为,严重时可能在一时冲动下实施极端的自杀行为。

所以相对于儿童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表现出更多的无助、无望感、乏力、疲劳、思睡、自杀和物质滥用;而儿童抑郁症的患者,则更多存在分离焦虑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如果一个孩子忽然“变懒了”“不爱学习”、动不动就哭泣发脾气、出现自伤行为的话,说明他/她可能是情绪“生病了”,正在经历着令人痛苦的情绪困扰。此时,建议家长重视起来,不要急于给孩子下一个“不求上进”的结论;多一点耐心和尊重,给孩子一个能够倾诉内心感受的机会,并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精神心理机构去就诊,接受专业评估,及早干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猜你喜欢

专题推荐